很多小学生写出的作文,让人觉得“假、大、空”,缺乏真实的情感,追根溯源是因为他们觉得无从下笔,没有东西可以写。这是由于小学生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造成的。所以,我们应该从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作为切入点,帮助他们克服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。
古语说: 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小学生的写作缺乏真实情感,其实是和生活的积累有关系。我们只要在生活中注意简单的三点小点,孩子的写作状况就会发生改变。
01注重词汇积累
小学语文作文能力培养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词汇进行积累。在小学阶段,尤其是低年级阶段,小学生掌握的词汇和知识大多来自现有的课堂教学和家庭熏染,他们自主接触新鲜事物的条件并不多。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言之无物,思维受限,无从下手。
我们应该对词汇进行分类,认真研读教材,引导学生教材文本中的词汇和段落从课本中摘抄出来,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别。
我在作文教学中将词汇划分为写景抒情类、有情类和珍惜时光类,等等。在引导小学生划分了词汇的类别之后,去引导孩子去发现在图书报纸、电视网络和新闻广播中出现的新的词汇,并扩充到已有的词汇类别之中去,不断夯实自己的词汇基础。
比如说,小学生在学习了《赠汪伦》这首诗之后,可以引导小学生学习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、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这样的诗词,帮助小学生增强对词汇的把握程度,引导小学生进行词汇交流,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方式不断扩充每一个小学生的词汇量。
02重视阅读强化
小学语文作文能力培养应该重视对阅读的强化。
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指出,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乐于读书,那么这名教师可以称得上其功甚伟。
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,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大千世界,开阔视野和发散思维,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。在实际教学中,笔者采取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,将阅读能力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常态坚持下来。
在课内,我积极引导小学生将精彩的文章和段落熟读、分角色朗读甚至背诵,通过不断反复的阅读加深他们对文章情感和写作方法的把握,力求做到融会贯通、举一反三。在课外,我鼓励孩子多读书,引导他们多用充分利用少儿图书馆,将书中优美的词句和片段摘抄出来,不断揣摩,扎到写作的切入点。
03创造机会,发挥想象
举例来说,很多时候,不身临其境,就写不出真实感受。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,我们要善于为孩子创造机会,多一些假设,让学生发挥想象,体会一定情境中的感想。
比如,在学习《乌鸦喝水》一文后,让学生思考。让学生想一下,假如瓶子里的水太少怎么办,瓶子不小心倒了怎么办,乌鸦找不到石子怎么办,让学生展开想象,写出的作文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所以,我们可以创新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,改变了以命题作文为主的作文教学方式,将作文训练扩展到课外学习之中,使得作文训练融入到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只要教师能够抓住时机,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,同样可以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效果。
如果我们的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到这三点,相信他们一定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,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努力吧!